大名鼎鼎的科學家愛因斯坦,最有名的理論,就是「相對論」。今天,筆者要談的,不是那常人不太容易理解的公式:「E=MC2(能量=質量×光速的平方)」,而是談談生活中的「相對」論…

老闆花錢雇用你,你用工作績效回報公司,是一種相對論;你對別人友善,別人和你結為好友,這也是一種相對論;你我互看不順眼,相見形同陌路,也是一種相對論…在你我生活的周遭,充滿了太多太多的相對論,不論是權利與義務的相對、人際之間互動的相對,都存在於你我生活的四周,只是,我們有沒有認真地省思,這些「相對」,會對我們產生哪些影響?…

許多人在爭取權益的同時,是否也曾換一個角度相過~「你為組織盡了多少義務?」這二者之間,是否已達到所謂的平衡點?當然,每個人心中的那把尺是不同的,有人覺得國家(或公司)付我這份薪水,以目前的工作量和績效而言,是ok的,但在同一時空背景下的另一人而言,卻覺得薪水如此微薄。這是一道不易解的難題,因為,大家衡量的尺度不一,標準不同,自然就有不同的解讀…這是可以體諒和理解的。但如果我們用其他客觀的條件來比較,也看出一些端倪…例如國中小老師的待遇,到底好不好?猶記十多年前,個人的薪資和在私人企業的小學同學相比,二者相差無幾;然而十多年後,同學的薪水仍然原地踏步,而老師每年跳一級,早就遠遠凌駕同學得到的酬勞。從這個角度看,或許我們應該可以滿足了…再談國中小老師是否扣稅的問題,當年的免稅或許有其時空的因素,但從稅賦的公平性來看,連工廠領最低基本工資的女工要繳稅、目前剛出道領平均約二萬五上下薪水的社會新鮮人也要繳稅,那麼剛成為人師,就可以領四萬元、遠超過大學剛畢業學生薪水平均數的菜鳥教師,為何可以免稅?就不難發現,在這樣的相對論邏輯之下,大家對軍教免稅是有多麼不同的意見。當然,筆者更希望政府拿出一些辦法,讓一些高所得、卻有很多管道可以少繳一些賦稅的自由業,能夠以其實際的收入來繳稅,以更符合公平正義的原則,這何嘗不是一種相對論?

人與人之間的相處,其實也是一種相對論。曾經和自己的學生對談,學生說,總覺得自己的朋友不多,生活好孤單…當然,這或許是每個人的個性使然,但也有可能是自己的心,很少為朋友打開過。當周遭的人,發現你總是如此的冷漠、少了一份熱情,久而久之,也不再想和你親近,自然而然,兩人的距離就會越來越遠。我的學生又問:「那麼,為何不是他們『先』敞開心胸接納我,而是我先打開心門接納他?」我說:「如果每個人都這麼想,都先要求別人,這世界怎會進步?人際關係怎會拉近?」如果自己肯先踏出第一步,或許結局就不盡相同。當別人感受到你的真誠,也開始伸出友誼的雙手,雙方的關係更加緊密融洽,這何嘗不是另一種往正面方向走的相對論?

教書生涯中,也曾看過許多老師,與家長關係良好、與學生亦師亦友。那是老師肯為孩子真心的付出,所換得的回報。而我們可否想過,這些家長眼中的名師,是如何讓人覺得名不虛傳?當我們看到這些光鮮亮麗的成果,有沒有想過他們是如何做到的?這些人氣很旺的老師,有的是每週在聯絡簿分享自己的讀書心得,提供輔導管教的好文章與家長交心;有的是不停地鼓勵孩子,讓家長看到老師的用心;有的是每考完一次大考(期中、期末評量),就和家長開班親會,檢討學生學習的得失…有的是每天早上很早到校,忙著指導學生的課業,或是輔導孩子的生活教育,等於每天比別人多上一節課…這些老師,都有著共同的特點~肯多利用一些「法定上班」以外的時間,來幫助孩子的學習與成長,這樣的用心,家長怎麼可能視而不見?口碑自然而然就出來了。但有的老師,一年沒和家長通過電話,要他們寒暑假與家長噓寒問暖一下,就有點面有難色,難道家長沒有感受嗎?這樣的態度,家長何嘗不是點滴在心頭?誰優誰劣,心中自有公斷,這不也是另一種相對論。

我常常以辛棄疾最有名的兩句詞與大家分享:「我見青山多嫵媚,料青山見我亦如是。」這就是最好詮釋相對論的寫照。權利與義務的對等、教學態度與教學績效的對等、人與人互助互信的對等,甚至國與國談判,都需要對等。要得到什麼樣的「果」,皆在於自己出發的「因」,也就是自己的一念之間。胡適先生說:「要怎麼獲,先那麼栽!」,也是一種相對論的精神。你是要和對方「相看兩不厭,讀你千遍不厭倦」,還是「相敬如『冰』,彼此相見分外眼紅」?全在於自己用什麼樣的態度對待別人。相對論,是存在生活中點點滴滴的大學問,而不只科學上的大發現。此時,我們也不必探討愛因斯坦如何成就這偉大的論述,而更該好好修練,這門「生活中相對論」的學分,把這門看似簡單,其實不易修畢的生活課程,好好用心體悟,才是真的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jjb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